阿里云,作为国内云数据库的引领者。无论从市场规模、用户数、营收等多个角度,都是领跑者。其云数据库产品拥有最为完善的布局和极强的运营能力。某种程度上讲,也代表着国内云数据库的最高水平,引领着云数据库整个行业的发展。不仅在国内如此,在国际市场也成为重要的一个玩家。
从上述事件,可大致勾勒出阿里云在去年的发展策略。
❖ 强化云原生理念
作为云原生理念的始作俑者,阿里云在去年继续强化这一理念,其全线产品也都贯彻这一思想。云原生与生俱来所带来的资源弹性、存算分离、规模成本等方面,正为数据库带来更多的变化。正是通过云原生技术,人们使用数据库方式也在发生悄然的变化。个人感觉这一点尚处在初期,云原生所带来的技术红利将在未来几年带来可观的收益。从国外市场可见,无论是Snowflake的火爆,还是AWS与Oracle的对战,无不显示出云原生对传统数据库带来的冲击。相信这一点会在国内带来同样巨大变化。
❖ 加速企业上云
虽然云数据库已经发展多年,但对于广大企业而言,使用云数据库仍然具备不小的门槛。如何帮助企业加速上云,是各个云厂商都在思考的问题。阿里云在去年做了非常多努力,从万仓、升舱计划,到构建开发者生态;从适配国产化需求,到兼容传统提供平滑迁移能力;从满足企业需求的专属形态,到与多方合作共建。通过上述种种措施,无不是为了帮助企业尽快上云,尽快享受到云所带来的种种便利。
❖ 降低使用门槛
作为驱动企业选择云数据库的重要一环,如何降低企业使用门槛非常重要。这里面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成本”问题。此处所谈的成本,既包括通常意义上的经济成本,也包括时间成本、技术成本等。从经济角度来看,OSS低价存储、灵活弹性能力、自主可控的专属特性;从技术角度来看,智能自治的DAS、传统迁移的ADAM、不断推出的兼容版本;从时间角度来看,库与工具的组合提供的灵活度可快速满足客户各类需求。
❖ 推广数据融合
在过去的一年更为强调数据融合理念,其着眼点不在局限于单一数据库产品或工具,而是更多从更为朴素的想法—数据的存储计算着手。强调数据的统一存储、标准计算、多模异构,打破数据边界。其提出的数据库大数据一体化、云湖共生、多模计算,无一不是从此点考虑,并希望最终为客户提供的数据融合的整体方案。
在产品布局层面,通过支撑阿里经济体多年实践而成的强大的云端管控及自治能力为基础,支持丰富而全面的数据库产品体系。形成了以开源托管类与自主开发类两大产品体系。在前者通过开源的强大生态带来更多获客的同时;构建自有核心竞争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全产品系列的自研产品体系。可以说,阿里云通过多年的沉淀,已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产品体系,这也从去年进入Gartner的领导者象限这一标志性事件得以体现。